Return to previous page

防水層做到邊先算夠?裝修師傅未必會同你講的實話

講到裝修防水,師傅十個有九個會同你講「放心啦,幫你做晒防水!」但到底咩叫「做晒」?做到邊先算夠? 很多業主根本冇概念,結果簽咗報價、錢俾咗,完工睇落冇水漬就收貨,但半年、一年後滲水痕出晒嚟,維修仲要連樓下鄰居埋單。真相係:防水層冇法例硬性規定要做到幾高幾厚,好多時靠良心同專業知識。 今次就用設計師角度同你拆解,浴室、廚房、陽台常見「防水層做到邊先算夠」嘅真相,同埋點樣驗收先真正安心。


地面防水層:唔係淨係「有掃就得」
最多人以為防水層=師傅拿個滾筒掃一層防水漆就搞掂。其實地面防水應該至少兩層施工,而且要預留乾燥時間:

  • 第一層滲透型或底油層:增加黏結力;
  • 第二層彈性防水漿料或塗膜:防開裂防水壓。

真相:好多廉價報價只包「一層防水膠」,其實防護力不足。
建議:要求師傅清楚列明「兩層或以上」、「材料品牌」、「厚度要求」。


牆身防水高度:做30cm就夠?師傅最慳功位
常見師傅話「做到30cm防水裙腳」已經好夠,但浴室同濕區實際建議係做到牆身1米甚至全牆

  • 最低建議高度:1米(洗手盆牆、淋浴牆);
  • 淋浴間或企缸位:最好全高防水(頂到天花),避免花灑水珠滲入磁磚縫;
  • 廚房濕位牆:至少50–60cm防水裙腳。

真相:30cm裙腳只夠應付拖地水痕,防唔到真正水花噴濺


轉角、地漏、管口位:最易漏水但最少人理
另一個偷工位係牆角、地漏、喉管出牆位。好多師傅淨係「掃一層過水」,根本唔做防裂或密封處理。

  • 轉角位要用防水網帶加強層;
  • 地漏周邊要做凹槽、密封防水漿;
  • 喉管出牆口位要用防水密封劑填實。

真相:呢啲位係水最鍾意走嘅路,如果冇做特別處理,最先出事。


陽台、洗衣區都要做防水?好多師傅唔會主動講
香港唔少單位有細陽台、洗衣空間,都有水喉、洗衣機去水位,但好多時裝修完全唔做防水層。結果落雨時滲樓下、洗衣機甩水噴到牆底滲入單位。

真相:只要係濕區就要做防水層。
建議:陽台地面同低矮牆身起碼做30–50cm防水裙腳,甚至全層防水。


防水唔係靠信字,而係靠問清楚
裝修師傅話「包防水」唔代表真係包到位。最重要係業主自己要問清楚做到幾高、幾厚、用咩料、邊啲位有冇特別加強。記住:防水做得好,你睇唔到,但做得差,遲早睇到。 一次做足,慳錢、慳心、慳同鄰居嘈交。

分享文章:

新増留言

您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被公開。必填欄位已標記

Related Articles

裝修知識

裝修前的準備功夫:如何避免後悔與超支?

裝修不僅代表家居升級,更是對生活品質的重要投資。然而,許多業主因準備不足而面臨後悔與預算超支的困境。作為一名專業室內設計師,我將結合二十年實戰經驗,從需求確定、預算規劃、團隊選擇到工期管理,與您分享如何做好裝修前的全盤準備。究竟該如何避免那些隱藏的陷阱,讓裝修工程既美觀又實用?讓我們一起揭開智慧裝修的神秘面紗,迎向理想家園的藍圖!
Read Mor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