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opyright © 2025 Decroplus
成日聽到屋主嘅血淚控訴:「書枱裝修時諗住好有型,結果半年後變雜物台」。文件、雜誌、充電線、零食、發票全部堆高高,想開台做功課或WFH時,仲要先清場半個鐘。其實,唔係你唔整齊,而係一開始書枱設計就冇幫你諗清楚點「收」同「分」。今次就用真實用家分享嘅痛點經驗,拆解4個設計重點,等你張書枱每日都可以見到枱面。
功能分區:用完就收返,唔怕亂
最大問題就係「所有嘢都放同一個平面」。成個書枱唔分區,就算整齊擺好,幾日後都會打回原形。
✅ 真實用家經驗:
設計師貼士:「每樣嘢都有位歸位」先避免日積月累嘅亂。
抽屜與層板配置:細件物件要有位藏
第二個大忌係「淨係得大台面」。好多人貪型做咗浮台設計,但冇任何儲物。結果剪刀、筆、充電線全部丟枱面。
✅ 真實用家經驗:
設計師貼士:抽屜深度約8–12cm最實用,唔會亂塞到搵唔返。
走線規劃:電線亂晒一地?用完都唔想收
現代書枱最常見雜亂位就係充電線、火牛、延長線。唔處理就會成枱蜈蚣咁。
✅ 真實用家經驗:
設計師貼士:「睇唔到線」=整齊感加50分。
尺寸深度要啱用:夠大先有位收納又做得舒適
最後一個大盲點係書枱深度太淺,尤其香港細單位好多都做「淺枱」以為慳位,實際:
✅ 真實用家經驗:
設計師貼士:唔好貪慳10cm深度,最後工作體驗成倍差。
書枱設計唔係擺設,而係生活工具
最終,你想要嘅唔係一張「影相好睇」但用唔到嘅枱,而係日日可以清清爽爽用、隨手拎到所需、收得埋所有雜物嘅工作區。設計唔係要你變收納專家,而係一開始就設計好收納習慣,自然就用得耐、用得順。